leyu新闻中心

乐鱼官方入口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安徽专场问答摘要

2024-05-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leyu官方app免费下载平台5月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围绕“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主题,介绍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5月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副省长孙勇,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就本次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内容,摘要如下:

  问:刚才介绍到,安徽实现了经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请问怎么看当下安徽的发展?安徽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

  王清宪:这里我再说两个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指标:到今年3月,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人民币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14%以上的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全国第一。同时,安徽也是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净流入的省份。

  为什么安徽有这样的势头?大家知道,安徽是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的交汇点,也必然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家高铁路网总体规划是八纵八横,其中两纵三横5个通道、10条路网干线经过安徽。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集中了中国约35%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这些年,安徽的交通物流条件快速改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我们还建成了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江淮运河,已经正式通航,这一切都大大提升了安徽在中国经济地理中的价值。

  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是要把这一切的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坚定地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如果说,安徽今天的发展令人鼓舞,那么安徽未来的发展一定更有看头。

  问:安徽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采取了很多举措,请问接下来安徽如何进一步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

  费高云:长江自安徽开始进入下游。安徽全省域加入长三角,这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近年来,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先,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等高对接。其次,是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更重要的是,在一体化发展中让老百姓能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目前,每天从合肥到上海的高铁有78对、到南京有116对、到杭州有78对,群众跨地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下一步,我们将在上海龙头带领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强化创新协同,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开放共享,共同走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

  问: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我们想知道,安徽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上面有什么样的底气?

  王清宪:我们有信心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这个信心来自我们拥有的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正在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这些国之重器已经取得了许多科技创新策源的成果,特别是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这三个领域。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力。我们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就是为了这个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的创新生态,取得了不少成果。科大硅谷就是这样一个大场景,一个试验田,今后这里会涌现出很多的创新单元,我们提出的运作模式是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摇篮。

  问:我们注意到,前不久安徽召开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请问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黄山,“大黄山”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大黄山”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再出发?

  孙勇:我们所称的“大黄山”,就是借助“黄山”这一国际超级IP,构建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区的统一大IP,共同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大黄山山水冠绝天下、人文底蕴厚重、生态得天独厚。大黄山的特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

  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大黄山”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立足这些优越条件,主动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游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进而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因此,“大黄山”之大,首先是通过大空间整合资源,带来要素组合的机会大;其次是通过大品牌引领赋能,带来产业拓展的空间大。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朋友来大黄山,感受唐诗宋词里的原版“烟雨江南”,也欢迎广大投资者来大黄山投资兴业,大家一起共同品味美好人生、共襄大黄山盛举。

  问:2023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四成,请问在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方面有哪些成效和经验?

  费高云: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安徽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都已经超过了万亿元,我们的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也都超过了5000亿元。我们去年汽车产量是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是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差不多全国每出口4台汽车,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十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翻了一番。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一是坚持集群式发展的方向。我们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二是坚持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我们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为产业服务、向企业集聚。三是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推进机制。我们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问:2023年,安徽启动实施“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未来,安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还有什么安排和打算?

  陈军:安徽是产粮大省,去年我们的粮食总产超过830亿斤,实现了“二十连丰”,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安徽也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每年我们净调出的优质粮达到200亿斤左右。可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安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既要在“量”上作贡献,还要在“质”上有突破。一方面,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的“安徽粮”。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多作“安徽贡献”。另一方面,让绿色农产品产业强起来。让活跃在江淮大地上的活力新农人口袋鼓起来、生活更美好。

  问:2023年起,安徽在推进民生工作中构建了“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定期梳理解决群众的诉求。请问安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费高云:安徽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17年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在谋划事关全省的民生大事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群众身边的民生事项。民生实事,再小也是政府的大事。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必呼应,创新建立了覆盖省、市乐鱼官方入口、县三级的“民声呼应”平台体系,构建收集、转办、督办、评价、反馈等闭环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地方说、有部门管、有人帮助解决。截至目前,全省“民声呼应”载体收集到的群众诉求5.17万个,直接推动解决5.08万个,受到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持续完善“民声呼应”工作体系,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提升办理质效,深化源头治理,滚动实施50项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近年来,安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安徽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王清宪: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理解就是要做到政府有为、企业有感,关键是市场有效。做到政府有为,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认识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弥补市场失灵、推动市场有效,就是要尊重、理解、成全企业的创新创意创造。

  优化营商环境,怎么让企业有感?我们的体会有三点:第一,政府的政策供给要对得上企业的所需所盼,也就是说要精准滴灌到企业的最渴望处。在政策的制定环节,我们让企业参与调研、参与论证、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政策的落实环节,让政策更加便捷高效直达企业。第二,用政府的法治、诚信来赢得企业的信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行政是诚信政府建设的根本所在。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率先在全国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这个出庭率从2022年一直到现在保持了100%。第三,持续提高行政效能,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我们建立的产业专班制度,省市县纵向贯通,各级部门之间横向协同,形成“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服务企业的扁平化高效机制。今年,我们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尽最大的可能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问:安徽提出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我们该如何理解绿色转型区?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孙勇:安徽天赋山水,灵动秀美。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瞄准“双碳”目标,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江淮画卷不断呈现新的精彩。安徽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安徽的绿色发展生动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答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树牢正确政绩观,不为短期增长所动、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第一,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第二,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第三,持续推动政策体系化。

  问:安徽现在已经是人口净流入的省份,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吸引人才、激励创业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举措?

  王清宪:近年来,安徽的人口净流入态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分析了一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省外到安徽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二是安徽省的人在省内选择就业的越来越多。人口净流入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势头好,好在哪里?就业机会在增多,就业质量在提高,薪酬待遇在改善,创业的机会更广阔。

  为了集聚人才、激励创业,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推进创业安徽行动,通过技术、人才、资本、场景的互动,成全更多的年轻人创新创业,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我们将以热忱、真挚而敞开的胸怀拥抱天下英才,我们愿意与大家携手,共同成全、共同绽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搜索